★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文《儒学的兴起》教学设计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8-01-04 11:06:56
教学设计是老师讲课的重要参照,在学习历史知识之前阅读老师制定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大家掌握重点内容,因此在课前预习的时候要学会利用老师的教学设计,为此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文《儒学的兴起》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 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 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学生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已原有的相关知识,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 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学和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认识,培养学生重视传统文化、尊崇传统思想文化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本目重点、难点】
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形成进行客观评价。
二、教学过程
课前知识提问:
1、“焚书坑儒”发生的时代背景?经过?影响?汉代以来的主流文化对进行了怎样的批判?
2、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为什么?在确立儒学主导地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谁? 你对罢黩百家的文化政策如何评价?
3、太学建立的意义?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历程?
新授:
一、“焚书坑儒”批判
1、复习提问必修一的相关内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哪些?
2、完成基础知识提问的相关问题?
3、思考:为什么秦王朝不禁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答案提示: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体现的实用之学,对社会和国家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胁。
导入下一目:产生于两千年前的儒学思想,是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主流思想。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有三位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对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孔子、董仲舒和朱熹。而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建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正统地位,并对其做出了重大发展。
二、罢黩百家
1、由学生介绍有关董仲舒的情况
说明: 董仲舒的名字是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分不开的
2、指导学生看材料,并提出问题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问(1):根据材料分析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是什么?──启发学生对材料进行理解,并认识其目的
问(2):根据其含义,再思考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议论:(可能有各种说法)看法一致、认识一致、思想统一
问(3):由此看来“独尊儒术”的实质是什么呢?
结合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补充说明:在董仲舒看来,先秦百家学术思想各有各的要旨,互相参差抵牾,因此使统治者无法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思想。要使国家在政治上统一,首先应该实现思想上的统一。因此他的大一统思想的实质就在于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问(4):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思想?他是为解决西汉的什么问题而提出的呢?(面临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内犯、诸侯王国反叛等) 进行点评并指出,汉武帝时, 国力强盛,此时国家既需要一批有才能的人来协助治理,也更需要有一套广泛的治国方略。于是汉武帝便招纳贤良文学之士,亲自策问治理国家的纲领性的思想,称为“贤良对策”。董仲舒便三次回答了汉武帝的策问,并在第三次对策中进一步从理论上论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因此,任何时候,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的产物。
问(5):这种思想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吗?
引导学生认识:“独尊儒术”的思想在最初起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舆论、稳定国家的作用,但后来却成为封建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禁锢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个性思想的发展。
3、指导学生看材料,并提出思考题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与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
问(1):上述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
(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加以引导:这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说,他认为“天”对地上统治者经常用符瑞、灾异分别表示希望和谴责,用以指导他们的行动, 为君权神授制造理论。他将天道和人道相比附, 论证所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问(2):在这个问题上,君权神授、“天人合一”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巩固政权,加强统治??
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给秦始皇创建的皇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地位摇不可动。但同时也对君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4、指导学生看材料,并提出思考题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问(1):上述材料体现出董仲舒的什么思想?其实质又是什么?
(学生)讨论:三纲五常(可能还会得出做人的原则等说法)
点拨:他的这一思想仍然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他认为“三纲”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而“五常”是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他把“三纲”说成是“天”的意志,赋予它以神的权威, 用“阳尊阴卑”的思想, 论证了“三纲”的主从关系不能变化和颠倒,把封建统治的等级秩序神化。于是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的封建神学体系,用以维护封建君主集权制。并且还称之为“孝”,是“天经”、“地义”的。后人把这一思想进一步发展到“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哪一位同学能举出这样的事例来? 问(2):我们该如何来看待这样的“孝”呢?在他的“三纲五常”的思想之中有没有可以值得保留的东西呢?
问(3):根据以上讨论,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董仲舒的基本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问(4)对于上述思想,当时的汉武帝是如何对待的呢?
(引导阅读教材)找出相关内容并得出:汉武帝通过重用人才、兴办教育、确立儒家经典的地位等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使它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共同完成第9页的学习思考
三、太学的出现(安以下条目理清线索即可)
1、太学的建立和发展
2、太学兴立的影响
3、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
4、太学的清议及影响
例:《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经亲自到太学讲学,和诸位儒生就儒学经典的内容相互讨论,前来太学门前围观听讲的人不可胜数。汉明帝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答案:说明了儒学地位的提升。说明了汉王朝最高统治者对儒学和教育文化的重视。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亦即选官制度的演进历程
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包括奴隶社会的王位世袭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王位世袭制
察举制
秦朝以后,封建的选官制度有了发展。汉武帝时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官制度用来选拔人才,其内容包括地方察举和皇帝征召等,其中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各方面人才的涌现是汉武帝时期出现鼎盛局面的重要原因。
东汉时期继续实行察举制,但前后有所变化。初期主要依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中期以后,豪强地主势力开始恶性膨胀,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后期,宦官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腐朽,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居面。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三国时开始实行,隋唐时被废除。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打破了原有的统治秩序,使汉代的察举制度无法继续实行下去。曹操为发展自己的势力,采用“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曹丕当政时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具体做法是:中央选择“贤有识鉴”的官员兼任本州的中正官,察访士人,评列九品,作为官吏除授的依据;中正评定士人,家世、才能并重。曹魏后期,尤其到了晋朝,九品中正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选拔人才的途径。由于中正官一职为世家大族所垄断,选官任人唯看门第家世,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等级森严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是东汉以来世家大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加速了魏晋以来士族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科举制
第一,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1>隋朝兴起: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使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2>唐朝完善: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第二,宋朝科举制的发展。宋代科举制比唐代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主
要表现在殿试成为定制和“糊名法”的实行,采取的名额也比唐朝大大增加了。科举制的发展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也进一步扩大了北宋的统治基础,还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1、重点强调科举制的实行、选定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并对科举制度进行评价
2、共同分析第10页的学习思考
课堂练习:
1. 汉代儒学怎样成了正统思想?
汉武帝在推动儒学方面,采取了三点具体措施:
其一,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
其二,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其三,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2. 试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哪些重要内容?哪些是积极可取得?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
解题关键:归纳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指出积极可取部分和扬弃部分,并且加以说明理由。 思路引领: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四个方面内容,积极可取的仁政思想,五常和孝道中的部分主张。
答案提示:内容:略。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
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②“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③“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确实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对今天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需要区别对待。今天,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张。
④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了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文《儒学的兴起》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能掌握利用历史教学设计的学习方法,想要获取更多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请登录学大教育网。
热门资讯
-
2019年河北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体育类专业招生简章公布
2018-11-11 -
2019年河北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公布
2018-11-09 -
2019年河北高考报名明天开始
2018-11-08 -
河北省港澳台地区居民和外国人怎样报名参加2019年高考
2018-11-06 -
2019年河北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须知
2018-10-30 -
高中政治和历史哪个难_该怎么学
2018-10-30 -
2019年高考生注意:哪些院校专业对体检结果有限制要求
2018-10-25 -
那些高考体检结果会影响高考生录取
2018-10-25 -
2019年高考生体检要注意那些事项
2018-10-25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