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唐诗宋词选修教学策略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3-12 19:58:16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载体。对于我国的文学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小编编辑了本篇唐诗宋词选修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帮助老师更好的进行唐诗宋词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一、审美型诵读——以读带讲

语文本身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单靠教师讲解和分析是不能学好的,诗词的学习就更不用说了。诗重在读,反复诵读,变换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和背诵,在吟咏中领会诗歌丰富深刻的内涵,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同时享受和品味诗歌外在的形式美和蕴涵的音乐美、节奏美。

这里,我们要特别重视诵读、美读。诵读便于积累,美读便于达情。美读不同于朗读,最大不同在于是否有强烈感情的倾注。那怎样才能读出感情?这要通过语音的“舒缓徐疾,抑扬顿挫”才能达到目的,需要掌握很多技巧。

首先,教师要做的就是示范美读。教师要认真范读,读出节奏,读出抑扬,读出韵味,这是引发学生读诗兴趣的好方法。如李白的《将进酒》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我在指导诵读时引导学生伴随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变换声调和节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并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诗歌开头由“君不见”领起的两句,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以下节奏应逐渐加快。“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停顿;“烹羊宰牛且为乐”轻读,为下句蓄势;“会须一饮三百杯”是本诗的第一个高潮,用升调读,并要读得豪气十足。“岑夫子”以下六句是劝酒歌的引语,要读得亲切;“五花马”三句快读,至“与尔同销”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的语调读“万古愁”,且每字之后都应有延长音;末句是全诗的高潮,要以强大的声势显示出诗人飘逸的风格。课堂上,我边指导边范读,学生读得兴致盎然,随着声调的起伏缓急,深切体味诗歌的音韵美,也自然领悟了诗人的感情,受到美的感染,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另外,要给学生留够时间自行朗读感悟,把反复朗读作为主要教学手段穿插在分析中。在了解诗歌背景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对诗歌的诵读,感悟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或理解诗人之情,或与诗人产生共鸣,于是情由心生,有感而发,有时便能自然而然地探求到诗情,领悟到诗意,感受到诗境。这就远远超过了教师一味的讲解、机械的传授,从而能达到寓教于不教之中的效果——学生不需要教师过多的分析,也可以自己品出诗歌之味。

二、专题式教学——以点带面

《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后同)面广量大,而用于教学的课时却非常有限。为了激发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我进行了“专题学习”的教学实践。

“专题学习”的主要模块分“人物专题”和“题材专题”两大类。这里,专门谈谈“题材专题”的学习。即当教材出现某个题材的诗歌教学内容时,让学生去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同题材的诗歌(可以是一个诗人的,也可以是不同诗人的作品),在拓展对比学习中加深对某一诗歌题材的了解和赏析。

如边塞诗构成了唐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唐诗宋词选读》31首诗中有3首:杨炯《从军行》、高適《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学到这3首诗的时候,可让学生再收集初、盛、中、晚唐边塞诗(包括初中学过的),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教学:

1.把握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所以,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盛唐的边塞诗,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一些悲壮,多少婉伤:“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2.推敲不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内容异彩纷呈,涉及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它们在思想内容上的差别。其中,高適的《燕歌行》既写了边地战争,又写了军中官兵矛盾,此诗所具有的分量,在整个唐代边塞诗中是鲜有匹配的。我们只需与王维的《老将行》、岑参的边塞诗以及高適自己的同类作品作一比照,即可明白此诗内容之深广。

3.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相同,有的豪放旷达,如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同一个诗人的不同作品,风格也有不同: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意奇语奇著称,其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奇而壮……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同样,山水田园诗、送别诗、贬谪诗、怀古诗、咏物诗等都可作如是之专题教学。

三、探究性学习——由浅入深

诗歌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探究作品的意蕴。探究性学习应当是唐诗宋词学习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对于主旨可作多元理解的诗歌,我们更应指导学生作比较深入的探究挖掘。如学习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可探究词中的“那人”形象。词中的“那人”,有的说是“情人”,有的说是“志同道合的知音”,有的说是“孤傲、不趋流俗的志士”,也有的说是“一种理想的追求目标”等。不同的拆解,体现了学生对作品的个人体验,表现了不同的人对诗歌内在情感的心领神会。教学时可以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多元思考,围绕辛弃疾的人生经历,联系词作的背景,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究,对作品进行开放性的解读。

探究性学习时,学生的选题往往太大,容易流于表面空洞。教师要当好参谋,引导学生将探究题目确定得小而精。比如关于《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的研究,我给出了一道微型探究题:

李商隐的“无题”诗,向来被认为寓意深曲,主旨众说不一。这首诗也是如此,有人认为是写爱情,也有人认为是政治寓意诗。你认为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在成果交流汇报课上,关于《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主旨寓意的答辩,学生发言踊跃,争论激烈,出现了一个小高潮。有学生认为,这首诗是爱情诗,写对昨夜相知相恋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表达了欲与意中人相见而又不能如愿的惆怅情怀;有学生认为,这首诗是抒发诗人仕途坎坷、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应该是政治寓意诗;也有学生认为,这首诗既有对情人相思的悲苦,又在感叹身世坎坷、功业未成,两者加在一起,更令人伤感。

为了把探究引向深入,我问学生:诗的结尾把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在一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我相机诱导,提出知人论世的解读方法。学生联系李商隐坎坷的身世、漂泊的生涯,再次讨论,争相发言。多数学生认为,爱情和政治都有,结尾把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在一起,诗歌的内容丰富了,而且诗歌的主题也深刻了。

在探究式语文学习活动中,教师是探究的引导者,教师的作用是激发探究的兴趣,提出探究的任务,把握探究的深度,促进探究的开展;学生是探究的主人,其任务是掌握探究的方法,积极思考探究的问题,相互交流探究的内容,共同归纳探究的结果。在这里,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该是主动探究的学习者。

四、多样化练笔——以写促读

赏析不能停留在口头,应强调学生在课堂动笔。高考鉴赏最终要形成文字,所以,动笔这一自我梳理过程就尤为重要。但我以为不断地写赏析文字容易疲劳,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在基本能赏析诗歌的基础上,通过与写作训练结合的方式,拓展学生赏析评价作品的能力,训练书面表达的语言技巧。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参考书》在《致教师》一文中明确指出:以“写”促“读”,推动鉴赏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也就是说,在教授《唐诗宋词选读》时,可以在鉴赏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诗话、词话、扩写、拟写对联,以及改写唐诗宋词(如改为新诗、小小说、分镜头剧本)等精短文章的写作,也可以结合作品进行想象文、赏析文、评论文的片段或全篇写作。

如晏殊《破阵子•春景》和范仲淹《苏幕遮•怀旧》两首词,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写成一篇两三百字的散文。《兵车行》可以训练场面描写,《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可以扩写,杜甫的《客至》可以根据诗中意境写一首简短的现代诗……

下面是学生张琳对柳永《雨霖铃》的改写:

寒蝉凄切鸣深树,长亭送别时已晚。相顾无言语凝噎,执手相看泪湿眼。昨夜独酌伤心地,今宵酒醒柳岸边。良辰好景应虚设,此去经年未展颜。

也可结合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把栏干拍遍》等文化散文,以“永远的×××(如杜甫、李煜等)”或“×××我想对你说(如柳永、辛弃疾等)”的形式让学生学写文化散文,与唐诗宋词作家跨越时空进行灵魂对话。

还可结合近几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形式和特点总结方法,教给学生如何综合人物的生平,对其生命中的闪光点加以阐释,从而让学生给古代文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煜、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岳飞、陆游等)写颁奖词。

如学生吴海林给辛弃疾写的颁奖词:

他是一名将军,只愿血洒大漠,马革裹尸,以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豪情,彰显英雄本色。他是一名词人,以笔化剑,泪洒纸笺,以凛然正气、磅礴之势响彻文坛。把栏杆拍遍,留下爱国惊魂。

又如学生张亚给苏轼写的颁奖词:

有一种豪气,大江东去,震慑心魂;有一种豁达,几蓑烟雨,一任平生;有一种亲情,虽羁异地,共适婵娟;有一种深情,生死茫茫,自是难忘。东坡其人,实乃真性情也!

学生写的东西虽然稚嫩,但目的达到了。这里的“写”不同于系统的写作训练,其目的主要还在于通过“写”来积累语文知识,促进感知发现,加深学习内容的理解把握。写是手段,读是目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说一种教学策略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策略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要想取得唐诗宋词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必须综合运用上述策略,而不能单纯从某一方面入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寻求好的教学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鉴赏,有的放矢,让学生发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中悟出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真正提高诗歌审美能力,使新课程的选修教学发挥最大效益。

以上就是关于唐诗宋词选修教学策略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各位老师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唐诗宋词!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